
引言与背景
这本书的主题是用“工程师国家”(engineering state)与“律师国家”(lawyerly society)的对照来理解当代中国与美国的经济社会运行方式: 中国以工程师式的组织与动员能力在实体世界“又大又快地建”,而美国在法治—尤其是程序主义与诉讼文化—中陷入“建造瘫痪”。 作者的写作目的,是通过七个专题(大建设、技术实力、独生子女、清零、防堡中国等),解释中国过去四十年的高速物质变迁、在技术链条上的进步与短板,以及这些变迁对日常生活、制度选择与国际关系的影响;同时为美国与中国各自提出“向对方学习的一半”:美国要“学会爱工程师”,中国则需要“更多限制权力的律师与法治”。
主要章节与段落
Chapter 1:Engineers vs. Lawyers(工程师 vs. 律师)
作者以中美高铁对比切入:北京—上海高铁约 360 亿美元建成并高强度使用,而加州高铁花费预估已至 1280 亿美元仍迟滞。对比揭示了中国“工程动员—标准化—项目管理”与美国“程序主义—诉讼—邻避”的差异。作者援引 Tocqueville 对“美国的律师贵族”的观察,以及 Bagley 关于“程序迷恋”(procedure fetish)的诊断,指出美国的制度把善治过度等同为“程序正确”,导致公共建设成本飙升与周期失控。
作者进一步讨论人才配置:美国法律行业的超高报酬与诉讼收益,吸走了原本可投向工程与制造的一部分顶尖人才(“人才配置”文献),让“会造东西的人”在公共话语中声音偏弱。
Share this article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