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次第花开-藏人精神保持愉悦的秘密》读书笔记

《次第花开-藏人精神保持愉悦的秘密》读书笔记

经历悲欢离合,不是修行;在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、缘起、因果,这是修行。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,如果能把生命经验,顺境、逆境,苦、乐,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、菩提心、空性的见解,这才是修行。

第一部 珍宝人生

第一章 珍宝人生

人生充满烦恼,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,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,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。

痛苦并非凭空而来,根本原因在于我执。万事万物皆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,不停的生灭体现出无我和无常。无我指事物不具有绝对自性,但并不是虚无主义。事物之所以无我,是因为它随缘生灭,缘起则生,缘灭则灭,这便是因果。在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,缘起都同时具有两层含义:空性和因果。

因果一旦成熟,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。如果痛苦、尴尬在所难免,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。熟悉无常令我们的内心真正放松而开阔。

因缘是指促成事物形成的各种物质及非物质条件,因缘具足就会产生现象。

无我·有助于减弱对外物的贪执,事物无我,却能随缘显象。

从最重要、最易于实行,同时也是最深奥的因果入手,会比较稳妥,有效。

信佛,就是相信因果,从实践的角度简单地说,相信因果就是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。人们的一言一行、起心动念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。

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果便是;欲知后市果,今生作便是。”

暇满难得,今已得,人寿无常,死期不定,务必要精进修行,才不辜负这珍宝人生。

第二章 安乐

佛法告诉我们: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,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。

佛法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:因果和空性。相信因果和建立空性的见解,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放下执着,获得安乐。

第三章 从玉树说起

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凡因缘和合的事物都会耗尽,都是无常的,没有例外。

业是动态的,在梵文中,业的原意是“行为”,行为产生后果,后果引发新的行为,如此因因果果前后相续,构成一股势能,不断有新的因缘加入其中。

第二部 佛门

第一章 入佛门

学习佛法最初应当皈依三宝。皈依的仪式是无法省略的,并且要对上师三宝起不退的信心。

皈依三宝指的是皈依佛,皈依法和皈依僧。皈依三宝以后就正式进入佛门,成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。

在修持佛法时,首先应当生起出离心。出离心时六道当中所有的享受与安乐没有希求、贪恋之心,只有希求解脱之心。这非常重要,没有出离心,我们所做的善法功德不会成为解脱之因。解脱才是自己这一生最重要也是最终的目标。

生起出离心后,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培养菩提心。菩提心是指在皈依或者在将来行持善法时,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和安乐,而且是发愿为了所有众生成就佛果而皈依三宝、修持佛法。

第二章 如何做功课

很多人皈依佛门之后,还要继续扮演自己在社会、家庭中的角色,但是,不论你在世间做什么,都一定要把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。

从皈依开始,不论你的工作有多阿蒙,每天都应当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修行,这对于我们将来的解脱非常重要。

每天修行的内容,也就是做功课,通常包括静坐、观想和念诵经文等。

Back to all posts